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常态化机制,不断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激励师生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今年4月至6月,我校党委学生工作部联合校团委组织各学院积极开展“新师·石榴情”1+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

各学院开展“思政引领”引导教育
围绕“思政引领”,各学院依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组织各班级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系列主题教育。通过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寄语等内容,引领学生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

各学院开展“文化体验”活动
围绕“文化体验”计划,教育科学学院聚焦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开展“展师风·育桃李”文化体验活动,展出了学生书画作品和手工艺品;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开展“墨香四溢,笔绘芳华”书法兴趣班,助力师生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的提升;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开展“青春力量进社区之‘非遗传承显担当’及‘纸鸢童梦乘风起’”活动,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儿童在剪纸技艺、泥塑造型、风筝手工中,沉浸体验传统文化;美术学院举办了“艺韵端午,青春共扬”端午主题活动,学生们在游戏互动中,深切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的深厚底蕴。

各学院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
围绕“实践活动”计划,各学院以“行走的思政课”形式开展实践育人。心理学院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了解了西路军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历史贡献;外国语学院师生赴自治区档案馆开展“感悟红色档案 铭记奋斗历程”参观活动,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壮阔奋斗历程;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组织师生在乌鲁木齐六馆一心聆听乌鲁木齐文化大讲堂第四期讲座,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实现了课外基地育人功能与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机统一。

各学院开展“学习互助”活动
围绕“学习互助”计划,各学院积极组织学生构建宿舍、班级结对学习互助小组,全校累计结对1143对,形成各族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其中,政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等学院召开“新师朋辈学习互助”经验分享会,分享和探讨了创建优良校风学风班风舍风的新经验、新方法。

各学院开展融情活动
围绕“融情活动”计划,商学院举办的“粽香传情 端午韵长”活动中,各族学生包粽子、品文化,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传统节日魅力;历史与社会学院举办的“诗意端午·墨韵传情”活动,通过“以诗言志、以书传情”的互动方式深入挖掘端午佳节的文化内涵;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开展“共度佳节——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育人工作坊,数学科学学院举办“粽香端午·情融佳节”文化体验融情活动,各族师生一起围坐品粽子、吃馓子,共祝端午安康;体育学院通过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暨“三进两联一交友”师生定向越野,引领青年传承五四精神。

各学院开展“家国故事”活动
围绕“家国故事”计划,音乐学院举办“石榴忆浓”故事比赛,聚焦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好故事,挖掘出家人、同学、老师民族团结的温暖事迹,增强了各族学生的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第五届“送你一朵小红花”春日诗文会,用诗词朗诵诠释报国之情;化学化工学院以“践行雷锋志,共筑时代魂”为主题向学生分享雷锋同志的故事,激励青年学子担当时代使命;生命科学学院召开“携笔从戎 无悔青春”参军入伍动员大会,激励学生投身国防、参军报国。
本学期,“新师·石榴情”1+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行动计划为学生们搭建起了一座座沟通交流的桥梁,增进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今后,我校将持续推进这一行动计划,不断开创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育人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师力量。
图文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编审:宣传部